• 1
  • 2
  • 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中山大学“中德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中山大学“中德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时间:2023-02-23 08:49:20     作者:高考加油站

   2月17日下午,由中山大学承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之“中德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下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围绕中德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德国际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教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先生开幕致辞,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亚琛工业大学副校长Ute Habel教授、慕尼黑大学副校长Francesca Biagini教授等教育管理部门代表以及中德高校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走过50年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不断提升双方办学国际化水平,有力服务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希望中德专家充分利用本次交流平台,充分沟通分享、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合作共识、加深对话沟通,进一步拓展中德高等教育务实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中德人文交流以及双边关系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指出,教育合作与交流是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部始终将德国视作开展教育交流重要的伙伴国家之一。希望双方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加强对话沟通,进一步拓展在数字教育、绿色转型、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凝聚共识,务实交流,推动两国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在取长补短,兼容并蓄中实现共同发展。

  我校高松校长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加强中德创新合作,培养引领未来人才”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德教育合作与交流是中德友好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动力。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中德高校有能力也有责任继续拓宽交流、紧密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友好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发展的因素。他强调,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并深入阐述了中山大学关于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思路和举措: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为学生国际化学习创造良好氛围和机会。他希望,中德两国高校携手共创新局面,共同培育引领两国和世界未来的创新人才,共同推进科学前沿探索,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的解决方案,造福人类社会。

  亚琛工业大学副校长Ute Habel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会,她分享了亚琛工大教育和科研融合以及结合新的数字化教育的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她在发言中表示世界各个大学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通过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能够在当前和未来超越科学本身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合作框架及网络。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当下与未来,德国高等教育理念与经验,澳门大学学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报告。他强调,作为高等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的大学和机构,在这样的时代更加应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类文明、从人类的未来进行我们的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介绍了大学在工程为代表的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北理工SPACEX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享了北理工与德国伙伴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倡议加强科研和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互学互鉴。

  慕尼黑大学副校长Francesca Biagini介绍LUM在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方面的理念和措施,分享了LUM通过与中国和其他国家搭建学术交流网络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在学者对话环节,来自中山大学、科隆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图宾根大学医院、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的众多学者、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围绕论坛议题,从自身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德高校国际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描绘了中德高等教育体系的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科隆大学Dietrich Soyez教授合作做了《地理学野外实习的传统与创新:中山大学地理学国际实习的探索》报告。双方从科研项目、师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回顾了两校在地理学领域近百年的合作历史和成果,希望共同提升两国在地理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水平。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林德福教授介绍了北理工近年与德国高校的合作情况,通过与德国16所高校通过人才联合培养、学术科研合作、教师团队建设等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与图宾根大学医学院德的Jonas Johannink教授分别以自身从医、从教经验出发,详细介绍了中德医学生培养制度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在医学人才培养领域的互学互鉴。

  亚琛工业大学国际处副处长Dieter Janssen博士、慕尼黑工业大学北京联络办公室金贞善女士、慕尼黑大学国际处北京代表蔡廷建先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中德人才培养合作,打造互惠共享科研平台,打开学科交叉融通局面发表见解。

  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教授主持论坛并作总结发言

  最后,论坛主持人、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教授做了论坛总结。她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科技创新则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只有与时俱进,保持知识的更新迭代,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倡议中德双方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创造新模式,促进中德大学人才联合培养,推动中德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2022年是中德建交五十周年。过去50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通过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德教育合作与交流是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日益深入。中国教育部和德国教育与研究部签署了多份合作声明,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全面升级两国教育和科学交流,深化两国职业教育,双方教育合作交流硕果累累!

高考加油站微信微博

Copyright © 2010-2016 高考加油站 www.gaokaojiayou.com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加油站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E-mail:cngaokaojiayou@163.com 京ICP备130536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