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空军预警学院

  • 火箭军工程

  • 陆军步兵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数智时代与文明创生︱“南京论坛2025”在南京大学举行

数智时代与文明创生︱“南京论坛2025”在南京大学举行

时间:2025-11-24 15:22:07     编辑:高考加油站

  11月14日至16日,由南京大学和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南京论坛2025”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岩,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百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数智时代与文明创生——东亚与世界”,来自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数智浪潮下文明形态的变革之道,共商科技赋能下文明互鉴的融合之策,共绘人类文明演进的崭新图景,为东亚与世界的创新发展与文明赓续贡献学术智慧。

  赵岩指出,数字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塑造人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认知。在加速发展的时代中,如何确保科技向上、文明向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他希望南京论坛能充分发挥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作用,持续扩大与韩国等东亚国家和世界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强对现代文明治理等重要议题的跨文化研究,推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孙百军表示,南京正以新的姿态融入“数智时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AI+”正在成为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新名片。南京注重以“科技向善”引领“智慧向美”,用数智之力守护历史、激活文化、赋能生活,让文物“活”在数字空间,让古籍“动”在算法之中。他强调,唯有让技术的力量与文明的智慧相结合,人类的未来才能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谭铁牛表示,人工智能的兴起不仅是科技变革,更是文明范式的转换,如何让人工智能向善而行、与文明共进,是全人类必须共同回答的“时代之问”。东亚文明为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坚守人的价值与尊严提供了深刻的智慧滋养。他期待专家学者在开放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凝聚共识,深入探析人工智能时代的文明发展方向。南京大学也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人类文明共创共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塑造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连接方式的关键力量。科技的突破不仅是生产力的跃升,更关乎我们如何以价值为导向引导创新方向,从而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他强调,中韩及亚太国家在科技协同、产业合作、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期待南京论坛继续作为区域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主持。

  主旨演讲环节由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金裕锡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巍,韩国庆南大学极东问题研究所访问讲席教授、原韩国驻美大使安豪荣,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东亚秩序变迁与数智治理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以多学科视角探讨数智时代的全球文明演进与东亚治理创新。

  金裕锡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王巍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系统梳理了距今5000—4500年前中华文明与西亚文明之间在农作物、家畜、青铜冶铸、冶铁术和“蜻蜓眼”玻璃珠等方面的交流传播。他指出,兼收并蓄是中华文明的特性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绵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豪荣回顾了亚洲在科技跃迁背景下的发展成就,指出数字化浪潮既带来历史性机遇,也伴随多重挑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与亚洲国家需要在应对人口、经济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压力的同时,探索以责任感和价值导向为引领的科技发展路径。

  杨保军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空间载体,其保护与更新必须以延续文脉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数智赋能”理念下,需要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精细化测绘、实景三维模型等技术手段提升保护决策科学性,让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赓续文脉、谱写新韵”。

  王逸舟从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视角分析东亚发展态势,指出东亚在全球科技创新、工程师教育、数字经济与经贸合作方面活力强劲,是具有重要潜力的增长区域,要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形成更加稳定、包容的互动格局,为东亚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

  本届论坛设立“ESG与智能产业发展”“数字主权与治理”“文明互鉴与数智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儒学、治理与福祉”“数智时代与区域国别研究”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持续深化学术合作,促进跨学科对话,共同探寻数智时代背景下东亚与世界的文明创生之路。

高考加油站微信微博

Copyright © 2010-2024 高考加油站 www.gaokaojiayou.com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加油站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E-mail:cngaokaojiayou@163.com 京ICP备130536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06号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