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空军预警学院

  • 火箭军工程

  • 陆军步兵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理工学科发展大会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理工学科发展大会

时间:2025-10-24 16:05:04     编辑:高考加油站

  10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理工学科发展大会,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新质理工学科发展,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理工答卷。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凝练面向2037建校百年理工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核心任务、重大工程、实现路径,进一步凝聚全校力量,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开辟学校理工学科“勇走新路”的新篇章。

  23日,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新时代理工学科发展大会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主持并讲话,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作工作部署。

  张东刚表示,站在“十五五”规划新起点,推动理工学科实现“新质”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学校未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战略基石、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引领创新突破的战略引擎,是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顺应人类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面向建校百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到发展“新质理工”的转变势不可挡;面向学科发展,构建文理交叉新生态、新格局势不可挡;面向实践需要,基础与应用并重、政产学研用融合势不可挡;面向人才培养,科学与人文素养融通、赋能人才全面发展势不可挡;面向世界之变,科技创新效能的提升势不可挡。

  张东刚强调,要答好产业需求、科技发展、文理交叉、人才培养、内外资源、国际前沿的学科发展“六问”,紧密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紧扣科技前沿和产业需要,强化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推动深度学科交叉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营造观念新、精神足、魄力大、能力强、文化优的创新文化,在原始科技创新上实现“点”的突破,在支撑场景应用上实现“合”的突破,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人大特色的交叉化、融合化的新质理工学科发展新路。要坚持系统思维,牢牢把握贯彻“存量改造”与“增量突破”的辩证关系、“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的耦合关系、“学科生态”与“人才培养”的共生关系,主动识变、谋变、应变,以快速行动彰显改革担当,以持久发力夯实学科根基,奋力开拓人大特色、世界一流新质理工学科建设新局面,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理工答卷,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林尚立表示,大力发展新质理工学科,是学校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关键部署。建设人大特色、世界一流新质理工学科,要锚定“大战略”,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知识创新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拓展“大空间”,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关村、雄安新区等多地优势,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科技增长点;要建设“大平台”,搭建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的全新形态基础研究载体,助力高水平学术研究;要聚焦“大项目”,结合学科所长明确主攻方向、打造核心品牌,持续产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要组织“大团队”,突破“单兵作战”模式,组建教师和本硕博学生联动的创新人才队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培养“大人才”,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并重、文理交叉融合的人才,打造理工人才培养的“人大模式”;要优化“大生态”,系统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机制,做好基础研究与战略研究、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联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营造交融性强、组织性强、创新性强的学科生态。

  林尚立强调,要统筹把握好“育人与创新、人才与大家、互联与交叉、聚焦与突破、引领与延伸、创造与创业”几对关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战略主动,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实施路径、强化资源保障,形成具有人大特色、对中国乃至世界理工学科发展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质理工学科”发展范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人大的责任与担当。

  会议强调,要实施好“学科存量焕新工程”“学科增量突破工程”,重塑理工学科战略格局;实施好“人才雁阵构建工程”“平台效能提升工程”,夯实理工学科支撑体系;实施好“评价体系重构工程”“空间资源优配工程”,优化理工学科创新生态;实施好“人才贯通培养工程”“生态优化革新工程”,提升理工学科服务能力;实施好“布局延展升级工程”“产业反哺赋能工程”,拓展理工学科发展资源。

  会议就落实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作出具体部署。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以党的组织体系带动有组织科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二是创新资源配置,坚持动态调整。设立理工学科专项发展基金,统筹管理人才、平台、资金、奖项、招生计划、研究项目等,将资源用活、用好、用足,实现多要素有机联动,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完善评价机制,释放创新活力。坚持“破五唯”和“立新标”相结合,着力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与学科领军人才,完善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和培育机制。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凝聚发展共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潜心治学的学术氛围。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与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上,统计学院院长李扬、信息学院副院长柴云鹏、物理学院院长卢仲毅、数学学院副院长葛化彬、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长聘副教授马维、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窦志成、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博士生尹永跃分别作为学科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作交流发言。

  会议下发《中国人民大学面向2037建校百年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会议讨论稿)》。

  分组研讨环节,各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管理服务机构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围绕进一步完善面向2037建校百年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并交流意见建议。

  分组研讨后,汇报总结会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小虎作会议总结,各组召集人分别汇报组内研讨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其他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校教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各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分委员会主席,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全体科室负责人,理工学科全体教师,科研机构负责人,各学院科研秘书共800余人参会。

高考加油站微信微博

Copyright © 2010-2024 高考加油站 www.gaokaojiayou.com 版权所有 为高考考生提供高校资讯及高校招生信息!

高考加油站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E-mail:cngaokaojiayou@163.com 京ICP备130536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06号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