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职业大学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青禾筑梦队的实践队员们深入瑞昌市武蛟乡大桥村开展“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铁肩膀精神”为纽带,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历史、乡村振兴与青少年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104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七七事变88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队员们通过实地研学、红色课堂、互动宣讲等形式,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给乡村儿童,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寻访铁肩足迹,感悟奋斗初心
7月4日,实践队走进大桥村铁肩膀展览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透过泛黄的手稿、斑驳的老照片和锈迹斑斑的农具,重温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桥村党支部书记胡华先带领村民“十年拓荒1226亩”、创建瑞昌首个党支部和首座机灌站的奋斗史诗。1964年《九江日报》的九幅画作生动再现了“铁肩膀大桥人”肩挑重担、战天斗地的场景,讲解员深情讲述的“铁肩膀精神”——一心为民的支部、敢为人先的骨干、抱团奋斗的集体、锲而不舍的韧劲、忘我奉献的情怀,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这些精神绝非展板上的口号,而是镌刻在每一寸土地上的信仰力量。“先辈们用铁肩扛起了荒滩变良田的奇迹,我们更要以青春之力接续这份担当!”队员们在参观后感慨道。
红色课堂润童心,铁肩精神代代传
7月7日,实践队将参观铁肩膀展览厅时的震撼感受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内容。支教课堂上,队员们以“如果土地种什么都不长,你们会怎么办?”的提问开场,五年级学生小宇高举手臂喊道:“开垦荒地种粮食!”稚嫩的回答瞬间点燃课堂热情。通过投影展示大桥村昔日的红土龟裂与今日的稻浪翻滚,队员们将“铁肩膀”精神具象化为胡华先“巧抗干旱、与水争粮”的智慧、村民用扁担压出生路的坚韧。饱满的稻穗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历史的温度从指尖沁入心底。
在“铁肩精神永传承”讨论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列举新时代的“铁肩膀”:“袁隆平爷爷扛起‘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担子!”“张桂梅老师用肩膀托起山区女孩的梦想!”童声与展厅里老支书的手茧影像、村民挑泥的旧照在时空中交织共鸣。当队员问道“新时代还需要‘铁肩膀’吗?”时,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呐喊:“需要!我们要做守护家乡的‘小铁肩’!”这堂跨越时空的红色教育课,让艰苦奋斗的基因在乡野沃土中生根发芽。
铭记抗战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七七事变88周年,实践队为孩子们带来一堂深刻的历史课。队员们从法西斯主义的扩张性、独裁性切入,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等关键战役的图文解析,揭示正义力量的凝聚历程;播放的抗战影像中,日军侵华的暴行与先辈“宁死不屈”的抗争形成鲜明对比,孩子们攥紧拳头,眼眶泛红。“原来我们的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红的!”一名学生哽咽道。课程最后,队员们引导孩子们思考历史启示:“铭记伤痛,才能珍视和平;传承精神,方能强国有我。”赓续红色血脉,共庆建党华诞
7月9日,实践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为主题,通过党史故事会、红色手工制作等活动,带领孩子们回顾党从南湖红船到引领复兴的壮阔征程。队员们引导孩子们用剪纸还原党徽图案,用黏土塑造“红船”模型,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当孩子们将作品举起展示时,少先队员小胡动情地说:“我要像铁肩膀先辈一样,做党的红孩子!”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参观铁肩膀展览厅、开展红色教育课程等方式,深入学习了当地红色文化。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用实际行动传承“铁肩膀”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实践队将认真总结此次经验,持续优化服务内容,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
高考加油站网所有资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E-mail:cngaokaojiayou@163.com 京ICP备130536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906号